招生简章|设为首页|加入收藏
校长信箱:yantaisizhong@sina.com
智欲圆而行欲方 烟台四中 高三1 聂慧
2015-07-06 11:28:53

    智欲圆而行欲方

烟台四中 高三1 聂慧

“方圆”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哲学命题,如医圣孙思邈主张的“治世合乎至德”,“至德”就是“胆欲大而心欲小,智欲圆而行欲方”;黄炎培对儿子的要求是:“和若春风,肃若秋霜;取象于钱,外圆内方”;而《菜根谭》则道:“处治世宜方,处乱世当圆,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。”那么,方圆究竟是什么,又如何达到?

所谓“方”,就是方方正正,有棱有角,做人做事有自己的原则,不为外物左右。“方”是规矩,是准则,是一种品德,是人的立身之本。做方正之人,就是要我们的内心正直,坚守原则,凡事都要做到无愧于心。苏武被困匈奴十九年,宁死不降,时刻谨记自己的使命,面对李陵的劝说严词拒绝,用不屈与坚守诠释了刚正这个词。与李陵相比,苏武的刚直忠正,是“方”的最好体现。

所谓“圆”,是指圆通隐忍,干练老成,能够认清时务,使自己进退自如。圆是没有角的,因此不伤人,当然也不易自伤。它要求人能适应、会变通。“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”,凡事掌握好分寸,把握好度。《红楼梦》中说:“世事洞明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。”做圆通之人,要洞悉人生百态,处理人事要干练通达。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、孙武,正当国力鼎盛之时,孙武却选择退隐,专心著写《孙子兵法》。而伍子胥忠心耿耿地留下辅佐夫差,谁料夫差并非贤君,伍子胥最终落得赐剑自刎的下场。与伍子胥相比,孙武的急流勇退,是“圆”的最好体现。

    但,正如那句话——“老于世情乃得巧,昧于世情则得拙”,凡事过度总不是好事,过犹不及。霸王一生气概过人,不屑玩弄手段,希望堂堂正正地打败对手,可没有圆滑做辅,则刚过易折,最终因迟钝与自负命丧乌江。反观刘邦,可谓是阴谋权术无所不用其极,甚至连亲生父亲的生死也可不顾,虽然最终成就霸业,但却为世人所诟病。 这两人,都是“方”、“圆”过度,并不可取。另外,还有些人,不懂得适可而止,锋芒太露,最终招致杀身之祸。像杨修,从不掩饰自己的聪明,却正被聪明所累,以致于自身的毁灭。要知道,做人若是过于招摇,不懂得韬光养晦,终究会有折损。

“为人需方,处事要圆”,正所谓“智欲圆而行欲方”,真正的“方圆”是大智慧与大容忍。懂得方圆的人才能承受大喜悦和大悲伤的突然发难,并且在退避时,能审时度势,全身而退。真正懂得方圆的人,隐忍、心胸豁达,面对挫折与逆境能够积蓄力量奋力一发,抓住最佳时机东山再起,实现“退变”即“蜕变”。在困境中,圆滑要有,但不是妥协,是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,便宜行事。苏轼受人陷害,被一贬再贬,不是不寒心,可他却能不抱怨,不诉苦,每过一处,便能给百姓带去福祉,甚至还能吟出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的词句,不得不令人敬佩。正像余秋雨说的那样,“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,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……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,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”。这成熟,就是苏东坡的“方圆”之道的外现。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,历经三起三落,仍能大气从容地笑看风云变幻,指点江山。若是不明白“方圆”的真谛,怎会有这种气度?凤凰涅槃,正是懂得“方圆”的人才能实现的。国学大师季羡林深谙“方圆”之道,他曾有“真话不全说,假话全不说”的言论,这正是“方”“圆”的完美结合。 还有曾辅佐越王勾践的范蠡,那句著名的“狡兔死,走狗烹”阐明了他对时势的精准分析,而他对“方圆”的精确把握,也最终成就了陶朱公之名。

    就人生而言,应平衡于“方”“圆”之间。方圆人生,是一种恰如其分的掌控,是一门兼顾情理的艺术。为人处事应外圆内方,方与圆要恰到好处。重剑无锋,真正的懂得方圆的人,是内敛而有自控力的,如同一把插在刀鞘中的利刃。只有懂得“方圆”内涵的人,才会明白,山是如何站成了一种尊严,水又是如何流成一脉智慧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指导老师:贺彩虹)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烟台四中党委书记 于文斌

星光法学社是联接学校与社会的纽带,也是锻炼学生的平台。[详情]